您好,欢迎来到趣彩!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温州市“福彩滴灌书屋”推行七年后的调研回访
阅读:0 发表:2023-12-01 09:14:34

      温州市“福彩滴灌书屋”推行七年后的调研回访

对于山村、海岛的留守儿童而言,书籍不仅为他们贫乏的生活增添了色彩,更是指引他们去看世界的路。为此,温州日报、温州市民政局、温州市教育局、温州市福彩中心共同发起“福彩滴灌书屋”公益计划,七年间已在各县(市、区)乡一级学校设立了23家“福彩滴灌书屋”。

不久前,记者前往永嘉县桥下镇瓯渠小学、永嘉县碧莲镇中心小学以及洞头区城关二小这三家站点实地调研时发现——虽然随着“福彩滴灌书屋”等项目的推广,农村孩子不再处于“无书可读”的状态,但他们还面临着图书更新率低、缺乏长期阅读指导等困境。

“福彩滴灌书屋”如何才能为乡村儿童彻底打开阅读之门?为此,记者采访了“福彩滴灌书屋”的发起者、参与者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索乡村儿童阅读的新路径。

始终不改的初心

“用点滴露水浇灌成长,为孩子们推开世界的窗”

“福彩滴灌书屋”这个项目的萌发,缘于温州日报编委汪文的一个发现:“随着标准化校园建设的普及,乡村学校硬件越来越完善,但乡村儿童的阅读却还是被遗忘的一个环节。”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所需的绘本读物普及率极低,学校图书室的藏书大部分都是教辅类书籍以及适合高年级学生阅读的经典名著,甚至很多学校因缺少图书管理人员而将图书室常年关停。

此外,汪文还看到了乡村儿童在阅读指导方面的缺失。海岛山区中留守儿童居多,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位、家长陪伴阅读的意识匮乏,家长无法对孩子进行阅读引导,而乡村语文老师往往身兼多职,长期且高频率的阅读课对他们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

锚定这两点缺失,温州日报联合温州市福彩中心等单位,启动“福彩滴灌书屋”公益计划。“对于广大留守儿童群体而言,我们的力量是微弱的,就像浇灌在树苗根部的点滴露水,但即便只是将这些孩子看世界的窗户推开一条缝,那也是好的!”

“让孩子们看到家乡以外的世界,让他们感受阅读的力量和学习的魅力。”作为“福彩滴灌书屋”发起人之一,温州福彩中心工作人员陈嫦多年来一直坚守初心使命,送书送课下乡。

“我看过孩子们接触到从未见过的绘本时,脸上露出的新奇,我也感受过他们在名师的引导下沉浸在故事情节中不断思考时,眼神中流露出对求知的渴望……”陈嫦表示,孩子们眼神、表情就像烙印在她心上的印记,激励着她将“福彩滴灌书屋”继续下去。她希望有更多社会力量、爱心人士也能参与进来,关注农村儿童的阅读情况。

在参与中发现不足

形成“选书”“阅读”“回应”的循环过程,构建常态化运行机制

“福彩滴灌书屋”落地生花的七年间,许许多多的阅读导师、志愿者都投身其中,他们看到了留守儿童们的期待,也看到了“福彩滴灌书屋”存在的不足。

英国文学家和儿童阅读推广人艾登·钱伯斯,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儿童阅读循环”理论——“选书”“阅读”“回应”三个环节组成儿童阅读的循环过程。鹿城区爱阅读研训员王晓君认为,“福彩滴灌书屋”项目可以从这三个环节入手,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习惯培养。

“‘选书’这个环节,‘福彩滴灌书屋’会根据阅读导师、乡村老师定制的书单进行购买,包括满足低年级需求的绘本读物、桥梁书以及适合高年级阅读的经典读物。”不过,王晓君建议在书单中增加数学、科普读物,以增强学生逻辑思维。

曾送课下乡的温州市建设小学瓯江校区骨干教师王爱长,则肯定了“福彩滴灌书屋”项目按照班级人数购买“同一本书”的举措:“‘班级共读’可以引导孩子们进入相同情境引发共鸣,还能相互交流不同观念。”王爱长还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小学一直都有“班级共读+图书漂流”活动,如果能与乡村学校结对,就可以将图书以班级为单位“漂”过去,让孩子们的读书感悟也能随着书中夹着的阅读卡,一起在同龄人中“流淌”,这是朋辈之间的陪伴阅读。

“阅读兴趣的激发以及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持续性的动作,一两次阅读分享课带来的效果不过是杯水车薪,因此‘福彩滴灌书屋’项目必须常态化。”曾参与“福彩滴灌书屋”活动的温州市瓦市小学教师郑苗苗认为,形成常态化机制既需要加强阅读导师队伍构建,还需要通过荣誉、物质的激励将导师们牢牢“绑”住。比如,设立专项阅读推广基金,激励更多市区骨干老师下乡送课,成为“乡村儿童阅读推广人”。

另外,郑苗苗也认为“城乡两校结对”是个好主意:“我们平时会定期上阅读课,如果结对,就可以把我们比较好的内容送教下乡。”并且,可以在两校范围内举办阅读手抄报评比、征文比赛,这也是对他们阅读成果的“回应”。

专家有想法

“留守儿童的阅读路上需要仪式感、需要阅读氛围”

温州大学法学院社会学专家徐旭东坚持14年关爱侨界留守儿童,曾服务过8000余名侨界留守儿童的他认为:“乡村儿童想要真正打开阅读之门,必须要改变环境,包括家长观念的改变。”

“我们需要给孩子们一点阅读的仪式感。”徐旭东建议引入社会力量,为山区留守儿童在家里搭建一间小小的“书房”,在房间的角落里放置一张书桌、一个书架、一盏明灯,为孩子们营造阅读“外环境”。

除“外环境”,“内环境”即身边人的示范同样至关重要。“文学是超功利性的,虽然基础教育很强调对阅读的考查,但阅读对孩子当前成绩不会产生直接的作用,留守儿童父母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的观念根深蒂固、难以改变,我们可以变通一下——召集一些大学生志愿者,让他们与乡村留守儿童一对一陪伴阅读,一起聊故事、聊人生。”让大学生成为乡村儿童的“云端伴读人”“假期人生导师”,也是“福彩滴灌书屋”常态化运作的新路径。

徐旭东还建议我们搭建并推广公益阅读资源服务平台,开发“福彩滴灌书屋空中课堂”,将有趣的阅读课“云共享”。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和阅读名师工作室合作开发“阅读课程包”,将名师对阅读课程的设计和具体实施方案打包发给乡村语文老师,其中包括教案、讲义、PPT等内容。乡村教师可以按照阅读导师设计的基础框架,进行个性化授课,减轻备课负担。(记者 潘培期)